• 1

您现在的位置:>首页>新闻动态>摄影技巧

摄影技巧

摄影的发明和发展

发布者:羽翼国际艺术学校 发布时间:2013-07-18 阅读:3800次

上一条下一条

摄影拍照,对于现代人来讲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,尤其是使用所谓“傻瓜”数码照相机,一按快门,曝光、对焦和闪光都不用操心,都自动化了,并且可马上见到影像。但这看似容易的一瞬,却是花费了摄影几代人的100多年心血。

摄影的基本原理,主要来源于针孔成像的物理现象。早在公元前4世纪,中国先哲墨翟在《墨经》里就记录了他看到的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形成的投影。17世纪欧洲画家利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制造了绘画暗箱,暗箱把外界景物折射到箱子里的玻璃板上,画家就按此勾描景象的轮廓。久而久之,许多人不由想到暗箱里的投影能否不用手工绘制,而用科学的办法把它录制和固定下来?于是,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艺术家到处寻找感光留影的材料和药品。


1826年,法国人N.尼埃普斯找到了一种能感光的材料白沥青,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《窗外景色》。但由于白沥青感光极慢,拍摄一张照片竟用了八个小时,根本无法应用于日常生活。

十年后,法国画家路易斯.达盖尔改用涂银的底板拍摄,然后再用汞蒸汽熏烤和大苏打水浸泡,很快就能显示出拍摄的景物,并凝固在银版上,1939年8月19日,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宣布:摄影术诞生日。尽管达盖尔的银版摄影艺术似乎比较简单,但这毕竟是人类摆脱手工描绘,记录逼真图像信息的开始,确实是个划时代的进步。

达盖尔摄影术诞生后,摄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这主要体现在感光材料和照相机两个方面。


一 感光材料

经过纸质底片、玻璃湿版等探索,到1880年美国柯达(KODAK)公司发明家G.伊斯曼推出了软质透明片做的胶卷。柯达黑白胶片不仅能盘卷,而且感光性能强、银粒细、影调丰富,曾风靡全球,各国效仿生产。

在19世纪中叶,英国就开始研究彩色摄影。1912年,德国化学家提出在胶片上涂抹分感受红、绿、蓝光三层乳剂的设想。1936年美国柯达公司根据这一专利创意,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批彩色胶卷。次年德国AGFA公司也有自己的彩色胶片问世,日本富士胶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上世界舞台,它后来居上,特别是高感光度胶片的性能甚优,成为柯达胶片最强的竞争对手。

到了20世纪80年代,由于电子计算机数码技术的进步,照相业进入了数码摄影时代,硅材料制作的CCD光电传感器替代了胶片,它能把感光信号转换成数码化的电子信号,并快捷地储存于电脑硬盘或软件中,使摄影、制作和传播极其方便。跨入21世纪后,数码摄影获得摄影界普遍喜爱,胶片逐渐退出市场,仅为少数专业摄影家拍摄高档艺术品使用。


二 照相机

19世纪早期的照相机全靠手工操作,而且非常笨重,要用三角架支撑才能作业,取景在机器后背的毛玻璃上,所以拍摄时还得用黑布蒙头才能看清,样子有点可笑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照相机开始轻便化、小型化。先是柯达公司生产的袖珍小方盒,后来德国出品了使用35毫米胶片的莱卡相机和使用120胶卷的罗莱弗克斯相机,可以手托拍摄,给摄影家走向生活,灵活机动地抓拍创造了条件。尽管此时照相机比达盖尔时代有了很大的改进,但那时对焦、测光和调 节快门、光圈等,不审用手工的,非常容易误事。

照相机质的飞跃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,从单纯的机械、光学装备,发展到电气,电脑自擦相结合的自动化器具。日本的照相机首先实现了对焦、测光、曝光和卷片自动化,使摄影家摆脱了许多烦锁的技术操作,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摄影创作上。


21世纪照相机日趋数码化,除感光系统换CCD\CMOS等光电感应器,不用胶片外,其他部件基本都是沿用自动化照相机的设计。

20世纪初,美国柯达公司推出小型相机和盘卷胶片时,其创始人、发明家G.伊斯曼曾经大胆地提出奋斗目标:你们按快门,其他由我们来完成。意思是要创造出最自动化摄影器材,解除摄影师麻烦的技术操作,弹指一挥,百年过去,经过各国摄影科技人员共同努力,G.伊斯曼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。

本文摘自羽翼国际艺术学校自制摄影学习教材之“第一章 摄影概述”,本书由杨恩璞教授主编。

版权所有:上海羽羽影视有限公司   羽翼国际老师微信:15216614806(同手机号)   沪ICP备2020028318号-1